“拿地人”无地可拿 房企投资无奈推迟
本篇文章2364字,读完约6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蔡颖
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土地市场被迫按下“暂停按钮”。自1月底以来,各城市陆续发布土地交易延期公告,房企投资节奏也相继调整。
“受疫情影响,房企销售业绩受到影响,投资周期普遍推迟,企业面临更大压力。”2月28日,张玲,一个投资前50家房屋公司扩建(房屋项目前期征地)的人,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随着复工的到来,许多城市相继出台了新的土地政策来应对疫情的影响,一些城市明确表示土地资金可以申请延期或分期支付。
虽然今年到目前为止,张玲的区域公司还没有得到一块土地,但张玲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工作已崭露头角。除了土地项目的收尾工作外,我还要参加材料会议,沟通和设计推广项目的图纸,实时监控土地市场的动态。”张玲说。
在张玲的忙碌背后,已经冻结了很长时间的土地市场,随着复工的浪潮逐渐开始部分“解冻”。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疫情发生后,2月份单个地块超过10亿元的病例有46例,主要分布在北京等城市。在1月和2月的全国热土城市市场上,50个大城市1月和2月的土地销售总额为5180亿元,同比增长4.1%。
土壤拍频延迟
李进(化名)是中国南方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投资推广部门的负责人。受疫情影响,李进带领的团队仍专注于初步项目研究和年度投资计划。
“合作和扩展工作经常需要外部沟通,现在它不能出去。因此,我们部门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做初步的数据整理研究,如项目研究、计算和评估。”2月28日,李进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李进的华南区域公司刚刚在全集团成立,但总部公司一直对其寄予厚望。这意味着,李进需要争取更多的投资额度,在征地方面要更加精确。
2020年,李进所在区域未参与任何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活动,主要原因是拟进行的城市土壤拍卖日期一再推迟。
李进对目前的形势非常担忧。“几年前,我们还在为2月11日在深圳举行的住宅用地拍卖做准备,但由于疫情,拍卖时间被延长至2月20日,然后又延长至3月3日。”
土地出让日期的一再推迟使得李进所在地区的投资周期不得不推迟。
“整个投资时间已经推迟了20多天,这将对项目的建设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幸好时间不长。施工现场开工后,可加快工程进度,以弥补时差。”李进说道。
除了李进所在的城市,目前泉州、成都等城市也将土地出让推迟至3月。然而,投资周期的推迟使一些高周转率的住房企业的"同一年拿地卖地"模式受到了考验。
“通常我们都希望在第一季度土地市场有所收获,这样到第三和第四季度,项目就能顺利开工。”2月29日,广州一家房地产企业的一位投资者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但目前市场上的可用土地有限。我们估计第一季度很难完成相应的征地任务,这可能会对今年的销售产生一些影响。支付周期也将进一步延长。”
相比之下,尽管张玲没有得到土地,但他相对不那么焦虑。
“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高端市场。公司的土地收购节点和策略不是很严密。即使第一季度没有征地,对全年的影响也很小。”张玲透露:“我们部门已经挑选了一些合适的土地,正等着政府来批,但最早也要从第二季度开始。”
在李进看来,下半年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政府赶不上政策波动而不推地,企业的压力会更大。
寻找便宜货的机会很难
面对上述房企的压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采取行动。
据《时代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1日,福州、衡阳、海南、青岛、河南、苏州等全国近20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土地出让减免政策。
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调整土地出让方式或时间节点、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无违约责任延期建设和竣工时间、允许先用地。
以苏州市为例,相关部门已提出对超出市场指导价的报价规则进行调整,如果报价规则超出市场指导价,将不再统一要求项目在工程结构封顶后申请预售许可。2月24日,11个家庭中的10个被取消,土地转让条件被放宽。
受此影响,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场开始回暖。
李进告诉记者,他的团队也在计算最近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他们发现有些措施实用性相对较差。
“例如,在疫情期间,一些人才房、拆迁房和经济适用房由房企向政府提供,可以延期,但政府没有说明将延期多长时间。此外,广州花都的“拿地领证”要求房管公司在拿地前做大量的前期调整并提交计划,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如果土地最终没有被拍摄,先前的工作将被支付。迷路了。”李进举了一个例子。
在李进看来,最重要的是允许土地出让金延期或分期支付。一方面,它可以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减少由流行病造成的房屋企业的利息损失。它以前对很多征地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但李进承认,政策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土地本身的价值迫使他做出投资决定。在当地的拍卖市场,很难找到逢低买入的机会,因为一些房地产企业正在激烈地抢购。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证实了李进的判断。在2月份售出的46块单块土地中,只有12块土地以底价售出,占26%,27块土地的溢价超过10%,占59%。
同时,李进发现,活跃在土地市场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以前扩张速度不是特别快。
3月1日,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时代周刊》记者指出,最近全国土地市场由国有企业主导,而民营企业占用的土地很少,这一问题在北京也存在。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财团收购的土地。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
“少数私人住房企业也活跃在土地市场,主要是因为它们追求业绩。它们的投资周期相对较短,需要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张玲向《时代周刊》记者补充道。
尽管土地市场逐步恢复,张玲仍然对征地保持谨慎态度。
“呆在屋里的语气没有变。我对未来的期望仍然保守。我们不怕风险,但希望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好的土地资源。”张玲说。
标题:“拿地人”无地可拿 房企投资无奈推迟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2821.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