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加了银行“不良”吗?不妨从上市银行一季报中找答案!
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钱)肺炎疫情自今年初在爆发以来,已经给许多行业的业绩带来压力,这也意味着伴随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正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上市银行纷纷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我们不妨为银行寻找解决方案。
4月24日,浙商银行(601916)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浙商银行集团总资产为18275.66亿元,同比增长1.49%。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4.64亿元,银行股东应占净利润45.28亿元,同比增长2.07%。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月底,我行不良贷款率为1.42%,比上年末略有上升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4.74%,比上年末下降6.06个百分点。
对此,浙商银行表示,这一指标的变化符合预期。一方面,它采用了更为谨慎的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疫情的影响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提出了挑战。特别是浙商银行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较高,但不良贷款率1.42%,0.05个百分点的指标有所上升,表明该行资产质量仍处于稳定合理的范围内。
2019年,浙商银行制定并实施了基于平台的服务战略。通过加强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技术的应用,打造“技术+金融+行业+客户”的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和资源,降低综合财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2020年第一季度爆发疫情后,这一基于金融技术的战略转型的成效得到了凸显。浙商银行在集合融资、便捷企业银行和应收账款链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平台应用模式,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业解决方案,理顺资金链,壮大产业链;准确定位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痛点,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帮助各环节协同恢复生产。
电子银行渠道替代率达到99%以上,体现了浙商银行基于平台服务战略的网上和数字服务优势,是银行有效帮助实体经济、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一季度各项业绩指标略有上升趋势,自身业务发展呈现平稳“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态势。
通过对浙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持续优化的势头。其中,资产方面,本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0792.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77%;债务方面,存款12368.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4%;总资产和总负债的相应增幅分别为1.49%和1.31%。存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表明浙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合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行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增加信贷供给、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措施。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爆发以来,浙商银行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向防控疫情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群众和地区伸出了援手。首先,本行全力提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效率,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合理安排还款时间,加大对防疫相关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
随后,本行特别推出了六项支持肖伟的措施,包括贷款优惠、积极展期、增加信贷和绿色渠道;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小企业,以及因疫情收入大幅下降的人群,通过调整还本付息方式、延长贷款期限或不还本续贷、分批调整信用记录等方式。,就可以实现“无贷款泵送、无持续贷款、无贷款压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浙商银行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4.3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5%,分别比去年底提高了0.11和0.21个百分点。专家认为,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也为他们积累了更多的内生动力,帮助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恢复生产,实现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钱伟)
标题:疫情增加了银行“不良”吗?不妨从上市银行一季报中找答案!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2312.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