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120份煲仔饭 “无人产业”走向台前
本篇文章2274字,读完约6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刘伟来自北京
在街上的集装箱餐车里,机械臂忙着上上下下,几分钟后,一个热的陶罐米饭被推出了食物入口。
在路的一边,一辆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足够聪明,可以避开车辆和行人,在红绿灯处停下,等待红灯结束。
在他们头顶上,一架无人驾驶飞机飞过湖面,而不是渡船。10分钟后,它平稳地停在了被封锁的村庄里,给村民们带来了必要的生活资料。
无人超市、智能快递柜、无人咖啡机...这一幕就像科幻电影中的一幕,将于2020年在武汉上演。
2月22日,中科创新创始人李浩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疫情爆发后,暴露出许多问题,加速了许多缓慢的趋势。
《时代周刊》记者了解到,在武汉,随着京东物流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苏宁配送机器人和美团配送机器人也已在各试点地区投入使用,碧桂园无人餐车、瑞星无人咖啡机和阿里无人超市也已投入使用。
“从商业角度来看,在人员密集的行业,如加工制造,(这一次)问题更加暴露,影响更加严重,甚至企业的生死都面临着,这使得人们对无人终端有了更大的接受度。和宽容的驱动力。”李豪说道。
高盛估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全球企业将在商用无人机领域投资130亿美元。
据艾传媒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武汉成了“试验田”
2月6日,首款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穿梭于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成功将医疗用品运送到新冠肺炎肺炎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
“无人驾驶飞行器最多只能给它充电,剩下的就交给它了。这种非接触式方法基本上避免了感染风险。”2月7日,京东物流武汉青山区经理周建斌在接受《时代周刊》等媒体采访时说。
近日,京东物流X部自动驾驶仪R&D部负责人孔琦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整个机器人系统的部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远程升级车辆自动驾驶仪系统,另一个是生成地图。
孔琦表示,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基本上是远程部署的,但武汉本地地图调查是由邻近的快递员完成的。其中,远程部署由北京负责数据处理和生产的技术人员进行,无人机系统通过自动驾驶和云平台系统进行升级。
机器人的速度被设计为30千米/小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它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运行。
据了解,每辆车有24个车厢,可以同时运输24个订单。设定时间为20-30分钟,机器人将在30分钟后自动返回货物。
据报道,医院每天有10-20个订单,其中一半以上可以由无人驾驶车辆运送。
据周建斌介绍,京东将在3月份投入更多智能机器人,预计到4月底将有50个投入使用。
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不再令人惊讶,自动烹饪机器人肯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2月15日上午,湖北省立大学隔离站(汉南)的医务人员终于吃到了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粘土锅饭。在此之前,他们主要吃冷食或速食。
提供陶罐大米是一个机器人系统,可以在24小时内自动烹饪和销售陶罐大米。该机器人可以同时烹饪36个锅,一个小时内完成100-120份陶罐米饭。
《时代周刊》记者了解到,这批设备是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给武汉的,并免费提供给隔离点。
2月19日,该项目负责人王伟告诉记者,在接到协助武汉的指令后,该团队仅用了36个小时就紧急准备了7000块陶罐大米配料,并连夜将设备拆除打包,送往武汉。
王伟说,建造这样一套设备只能通过连接水电网络来运行。因为团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户外工作,所以在工程设备层面没有问题。电源连接涉及到工程层面,因此需要用电缆将粘土罐饭设备与配电箱连接起来。
“一台设备的用电量是80千瓦,相当于两三户人家的用电量。”王伟说道。
根据计划,碧桂园将在3月底再向武汉捐赠几个陶罐水稻机器人,使捐赠总数达到10个。
采购成本超过了24个月的人工成本
由于这种流行病而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机器人,让许多人感觉到“无人产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技术层面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目前,与无人产业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2月22日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
正如刘志毅所说,上述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和陶罐大米机器人目前只能替代部分劳动力。
据周建斌介绍,“目前无人机货物的标准分为三类:大型、中型和小型。我们根据货物的大小发货。如果它太大而无法释放,我们仍然选择手动发送它。”
在早期阶段,陶罐米饭机器人所需的配料也需要人工清洗。
(原料清洗后),就像方便面一样,一个袋子被打包并交付王伟告诉记者,每台机器一次可以储存124包食品原料。当所有的食物原料吃完后,工人们需要手工补充,机器才能正常进食。
"与人工相比,无人智能机器人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李浩表示,他对开放环境下的无人产品并不乐观,因为它仍然受到法律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开放环境下的情况复杂,涉及人身安全等问题,技术容错率极低。
“在相对封闭的空室内,无人运输可能是最成熟的领域,例如在建筑物、社区、工厂、机场等无人运输。”李豪说道。
不仅在技术和法规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在“无人工业”的早期阶段,设备投资较高,这已成为工业爆发的另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李浩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目前,行业内大多数无人设备的采购成本超过了24个月的人工更换成本,这使得客户的采购热情明显降低。
周建斌在此前的采访中也透露,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低于10万元。
在李浩看来,未来无人设备领域仍将侧重于需求、技术、法律和经济回报。只要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标题:一小时120份煲仔饭 “无人产业”走向台前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0818.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