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的进口正显示出复苏的迹象,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全年目标
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华尔街日报》8月10日报道称,中国官员本周日公布的经济和外贸数据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需求形势持续低迷;大宗原材料国际价格仍然较低,对中国进口额、出厂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经济指标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人民币持续走强,特别是欧元升值,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7月份中国经济和外贸数据仍有一些亮点。从数量而非数量来看,7月份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原油和大豆等国际大宗原材料均有所增加,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正在回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迹象。同时,中国政府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中国有望实现7%的预期增长目标。报告内容汇编如下:
首先,中国的出口形势严峻,进口正在回升。7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3%,进口同比下降8.1%。中国的进口已经连续九个月下降。中国7月份的贸易顺差达到430亿美元,略低于上月的470亿美元。从1月到7月,中国出口下降了0.8%,进口下降了14.6%。中国海关总署表示,“第三季度出口仍将面临强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发展的措施,包括出口退税、进口减税和便利通关。就贸易量而言,中国的进口实际上已经开始上升。7月,中国的铜矿石和铁矿石进口增加,而大豆和原油进口大幅增加。这些迹象非常令人鼓舞。
据专家分析,中国外贸发展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外部需求疲软对中国出口影响巨大。其次,去年同期的出口基数相对较高,这使得今年很难保持出口的高增长率。第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这影响了中国的进口。第四,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与欧元相比,人民币升值了10%,这给中国出口,尤其是对欧洲的出口带来了挑战。7月,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同比下降12%。
第二,中国有望实现其年度增长目标。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传统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口拉动减弱等重大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继续下跌,这也对中国的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了重要影响。7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4%,超出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剧了6月份4.8%的跌幅。同期,消费价格指数为1.6%,仍低于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四次降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中国一批新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未来几个月中国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扩张,预计中国将实现近7%的年增长目标。
标题:《华尔街日报》:中国的进口正显示出复苏的迹象,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全年目标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3109.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高盛降低了人民币汇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