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战“疫”:银行业转型逆势破局
本篇文章1952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左
今年2月,中国保监会两次下发文件,“金融机构要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疫情严重地区,加强网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等网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疫情严重地区,加强网上业务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可用性。”
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在这种流行病下,银行的数字、在线和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银行增加了网上业务,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迎来了一场“大考验”。面对疫情的冲击,银行业如何逆势而行,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网上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打造开放式银行?
技术促进了商业模式的转变
“这种流行病对银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在线趋势和金融技术的应用将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文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疫情爆发后,银行线下营业网点的客流急剧下降。出于安全原因,银行还呼吁客户尽可能多地使用在线渠道处理业务,以减少人员聚集和不必要的接触。
本行网上业务在原有基础上快速铺开,个人客户定期存款自动展期服务已启动。许多银行还推出了金融管理“云服务”,为在线客户讲解金融管理知识,办理投资和理财服务。;对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推出了各种网上办理、高效便捷的防疫专用信贷产品。
此外,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我行开通了手语视频客服、老年人远程视频客服等服务,让更多的客户能够从网上金融服务中受益。本行还创新性地采用“云办公”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安全。
在线服务一次又一次完成的背后是金融技术的推广。交通银行金融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成为银行业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业务方向。”
张预测,未来银行将进一步完善网上渠道的服务功能,提升客户体验。特别是对智能客户服务、人脸识别、智能风险控制、远程面对面、保险理赔等技术模块的需求。这背后的核心技术支持是人工智能技术。
事实上,疫情对银行金融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并推高了对银行金融技术的需求。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琪建议,银行业应首先进一步增强金融科技的战略意识,真正树立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根据金融技术的战略定位,在技术架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等高科技合理地分布到正在开发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中,使金融服务具有情景化、智能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推进业务和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开放式银行的发展势不可挡
在疫情下,银行业加强了与同行、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的联系。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许多银行推出了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结合政府防疫需求和客户需求,我们开发了专门的业务平台,如防疫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网上门诊系统等。,并扩展了他们的服务范围。
张认为,未来银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将会有新的发展,开放银行势在必行。“未来,银行将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嵌入高频生活场景,推动金融需求,真正将银行从固定场所转变为无处不在的服务。”张对说道。
面对开放式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
“我们必须加快数字转型。”吴琪建议,大型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科技子公司和R&D实力,真正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在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上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使金融服务实现情景化、智能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对外,增加成熟产品和标准化模块的出口,创造竞争优势。
对于中小银行,行业专家建议我们可以积极与外部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融入金融和非金融场景,快速扩大客户基础,提升客户体验。
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银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是对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考验。
“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金融技术下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过去贷款主要依靠抵押贷款,银行客户更多地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公司。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主要的标准。未来,由于金融技术的发展,银行加强了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因此在获取客户、为客户制作准确的肖像和信用评级方面有了更好的途径和更大的提高。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大数据在风险控制和精确定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预测,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将加速,服务重心将进一步下沉。包括银行在内的全社会企业将更加重视数据资产的整理和数据治理体系的建设。
“我们必须将数据治理和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重点。”吴琪表示,今后,要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安全和基于数据的价值挖掘和业务改进;通过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创新,建设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标题:数字战“疫”:银行业转型逆势破局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3057.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银保监会部署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