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为了贯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公安部最近修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新的《程序规定》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办法》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修订《办法》,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规范执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确保异地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出租汽车方便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等改革措施的落实,更好地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在进一步规范执法、促进便民的基础上,新《程序规定》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首先,交通违规者可以处理跨省市的非现场交通违规行为。根据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事实无异议的,可以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按照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处罚标准实施行政处罚。从5月1日起,这项措施将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进行试点,并将于6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二是进一步明确交通违章信息通报要求。为了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率和处理的及时性,新规定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审核和进入时限从原来的十天缩短到五天,并扩大了通报渠道。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通过手机短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同时,规定了交通警察在执勤时发现有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处理的,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
三是增加了电子服务和公告服务程序。为确保法律文件能够合法、及时、规范、有效地传递,新规定在原有直接传递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文件的邮件传递、电子传递、公告传递等传递方式,明确了电子传递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方式,并规定了公告传递程序。
第四,交通违章处理程序得到改进。为了及时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规定,在接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当事人未主动接受处理,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严格履行交通违法行为通知程序,告知处罚内容和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后,当事人未提出异议,也未及时处理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五,规定了信息传递系统。如果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交通违章信息能够确定实际驾驶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交通违章记录从机动车名称改为实际驾驶人名称。这项规定将进一步推动改革措施的实施,以促进处理非法出租汽车交通。新法规的实施将使大多数租赁司机受益,预计每年将为租赁企业节省数亿元的运营成本。
第六,增加了交通违章报告的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水平,新法规规定,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的照片或视频经核实后可作为处罚的证据。同时,为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严格规范群众举报的范围和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恶意举报,确保群众举报的交通违法行为得到落实。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对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强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治理,新《程序规定》还规范了对酒后驾驶犯罪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和再检测程序,并增加了建立交通违法行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与保险监管机构联系的浮动制度的内容。
据了解,《办法》于2008年首次修订。该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公安部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起草了修改稿,并多次征求相关部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2019年10月,我们通过中国政府法律信息网和公安部网站征求公众意见。(作者:江凌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公安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1567.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