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国尚未实施广泛的措施
本篇文章1993字,读完约5分钟
9月7日,《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广泛实施的话题最近越来越热。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的总资产没有直线上升,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甚至有所下降,这与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欧元区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央行收购资产而言,中国正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这是应对当前不利形势的一种对策。但总的来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宽松的,而不是紧缩的。中国的货币供应仍保持着自己的增长节奏。然而,随着外资流入的减少,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更多地依靠收购国内资产来发行货币。这也是外界误以为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目前,中国还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文章编写如下:
首先,媒体炒作“中国的数量是广泛的”是不符合事实的。自今年年初以来,几乎每周都有来自中国的现金流注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中期信贷工具和对国有银行的直接贷款,向中国金融体系注入了数千亿元人民币。许多人称之为“中国量化宽松”。当央行购买巨额资产并扩大其资产负债表时,这确实是发行纸币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也可以称为“量化宽松”。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国的金融,就会发现有一个事实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纯粹用数量标准来衡量,中国央行实际上是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中国已经这样做了几年。
第二,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定量收紧”政策。下图显示了欧洲央行、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银行之间量化货币政策的比较。蓝色曲线显示2006年至2015年中央银行购买的资产总额(单位:万亿,以国家货币计算),红色曲线显示购买的资产占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纵轴是数量,横轴是年份。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右上)已经明显扩张了三次,第一次是2009年的第一轮量化宽松,2010年底至2011年中期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以及2012年底至去年年底的第三轮量化宽松。从2011年到2012年,欧洲央行(左上)注入了大量低息贷款,同时购买了大量资产。随后,由于担心引发通胀,欧洲央行购买的资产出现了调整。今年年初,随着“欧洲版大批量”的正式推出,欧洲央行购买的资产再次大幅上升。自日本银行(右下角)于2013年4月宣布实施一系列资产以来,购买的资产一直呈线性增长。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左下)购买的资产一直稳步上升,自去年以来一直持平。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界炒作的“大规模中国式量化宽松”的实际情况大致相同。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的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在中国的图表中(左下),显示央行购买的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红色曲线自2010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2010年,中国开始担心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造成了浪费。欧元区、美国和日本央行购买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红色曲线与代表购买资产数量的蓝色曲线基本一致,甚至完全重叠。中国央行购买的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也是因为中国同期的经济增长率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
第四,中国货币供应量有序增长。得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基调正在收紧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确实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自去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通过多次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成功降低了银行间拆借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在不扩大货币基础的情况下发放更多贷款。事实上,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括银行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6月份同比增长11.8%,远高于同期货币基础3.2%的增长率。这主要是由于贷款准备金率降低。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金融的快速发展,贷款“放大器”也发挥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量化紧缩可以被理解为应对当前不利形势的策略。事实上,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速度。
5.中国发行货币渠道的变化导致了“中国数量多”的误判。既然中国央行正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为什么媒体仍在大肆宣传中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这种误判来自两个方面,即央行发行货币的两个渠道。外部渠道是,当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或资本账户实现盈余时,该国的中央银行将购买流入的外汇,同时发行本币抵销。内部渠道是央行也可以从国内商业银行购买国内资产,并相应发行货币。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基本上依靠资本流入发行人民币。自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井喷”促进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近年来,流入中国的资本逐渐减少,中国开始购买自己的资产发行货币。资本外流带来了其他问题。例如,中国能容忍外汇储备减少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中国仍然不愿意让人民币贬值?然而,只要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注入流动性,这些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也不会报警。购买或出售国内资产是一国央行管理本币发行的标准做法。中国的量化宽松也许有一天会到来,但至少它还没有开始。
标题:《经济学人》:中国尚未实施广泛的措施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3051.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