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世界应该欢迎自由贸易的人民币
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5日,《华尔街日报》欧洲版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就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篮子货币并实现可兑换发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文章认为,资本管制是长期发酵的中西方经贸摩擦的根本原因。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自由兑换,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中西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中国金融体系与世界接轨,为西方金融企业创造大量商机。人民币国际化在短期内不会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尤其是,西方应该对此表示欢迎,而不是害怕。文章编写如下:
1.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关键时刻。预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于本月正式将人民币纳入一篮子货币,即特别提款权。这不会立即影响人民币的全球使用。然而,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证明人民币确实符合该组织的标准,包括“可自由使用”的标准,这就相当于向人民币发行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纸币。2009年以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允许下,中国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人会说,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将对美元构成挑战。这说得通。今年8月,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结算货币。然而,这仅占全球贸易的2.79%,而同期以美元结算的贸易比例高达44%。超过60%的全球资产以美元计价。争取好名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承诺,美国应该欢迎。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给西方带来了很多好处。关键是让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目前,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许多经济摩擦都源于中国对资本的控制程度。资本管制使中国更容易实现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招致了西方保护主义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人为操纵汇率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选择人民币可兑换的时机是必要的。如果中国在20年前突然宣布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并允许汇率浮动,许多中国人会将存款转移到国外,导致人民币价值大幅贬值。人民币可兑换有利于中国的贸易伙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尽管30多年来中国一直鼓励外国直接投资,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相当封闭。如果中国开放资本账户,中国金融机构必须保持足够强大,以抵御全球资本流动的压力。中国金融机构也应该尝试进入海外市场,将国内储蓄投向海外。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将推动北京进一步向外资银行和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市场。随着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外资银行和私人机构将增加其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大量资本从资本账户流入中国,但也从经常账户流出以支付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逐渐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摩擦风险也将降低。西方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向中国销售商品。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更多依赖消费,更少依赖投资。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有许多好处。市场决定的利率将使中国国有企业更加自律,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将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巨额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入和流出将使中国最高管理层在决策时三思而行。当然,这一切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银行储蓄利率上限,这是一项重点改革,有利于居民,也要求银行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但这只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仍然可以通过控制银行系统来限制流动性或恢复控制。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如此之深,有人称之为“中国共产党改革者的特洛伊木马”。根据可靠的理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希望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让中国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着坚实的执政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将其自身经济与全球金融体系隔离开来,将导致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成本。打开人民币可兑换的大门是一个关键的改革步骤。西方国家应该欢迎,而不是害怕。
标题:《华尔街日报》:世界应该欢迎自由贸易的人民币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2960.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