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理性推动新基建投资
本篇文章136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陈伟
随着中央政府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响应,出台了相应措施。如何正确认识和释放新基础设施的效用,在更大程度上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何。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代新:国际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油价波动和西方主要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上。国内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服务业乃至制造业在恢复工作和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上述国内外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如何发挥作用?
贺:第一,投资快,见效快。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建设周期,但与日常经营活动或其他行业相比,投资速度更快。同时,它建成后,可以在中短期内发挥其应有的支撑国民经济的作用。
其次,决策很容易,各方都很活跃。随着中央政府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计划,各地对新基础设施建设充满热情,都希望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期望值较高,项目有更多的扩展领域。目前,社会各界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的期望很高。中国现有的产业布局也可以支持拟建的基础设施产业和类别,而且5g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的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产业都有一定的初步基础。此外,除了传统的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这一轮新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加了许多相对短板的行业和产业。例如,与生活相关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已被提上日程。
中国经济时报:新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词汇。在推广新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贺: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目前,各方都期望政府在新的基础设施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具体来说,我们希望政府增加投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完全依靠财政增加支出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拓宽新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渠道。
第二,要善于盘活现有资产,降低投融资风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但也担心大规模投资可能导致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为了防范风险,可以尽快盘活和利用现有的优质公共资产。前两轮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公共资产可以成为新一轮投资的基础,并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新投资的现金流来源。这不仅会大大拓宽融资渠道,还会减少金融机构担心的投资损失和融资风险。
最后,新基础设施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尽管中国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整个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和强度应该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如果新的基础设施旨在稳定增长和促进转型,那么在早期阶段,当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逐渐减少时,应该努力开辟一个基于内部流通的稳定增长机制。
但是,如果国际经济形势能够迅速好转,全球疫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应该保持不变,仍然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红利来保持自身的稳定发展。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新基础设施投资的压力将会减轻,投资进度也不会过于慌乱和过快。这将有助于保持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国外不确定的形势下,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积极合理的做法,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标题:积极理性推动新基建投资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9551.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聚焦全球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