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王汉锋:要素市场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
本篇文章3218字,读完约8分钟
在新形势下,城镇化是总需求的主要来源
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对这一流行病的解释影响了中国的外部需求。找到有效的国内需求来提振和纾困需求,不仅在短期内,而且在中长期内,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应对国际形势都具有战略意义。4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务院同日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好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和机制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指明了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打破了城镇化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障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释放内需,提高发展质量。相关领域的改革可能会在中期和长期内加速并有利于市场。
1997年后的房改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2001年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也是上个世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然而,2008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一方面,中国内部增长压力加大,各经济部门宏观杠杆率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也在逐渐增加。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不仅影响了外部需求,也制约了空的内部政策。因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面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如何寻找和刺激中国新的增长源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图表:《关于构建更好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和机制的意见》的政策内容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重要领域和配套制度措施
资料来源:CICC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研究部
图表:每一次经济衰退都迫使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而新型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关键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
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以城镇化为主线释放内需潜力是应对疫情冲击、拉动内需的关键一步。推进城市化所涉及的需求是足够大和紧迫的:
1)中国的城市化率(约60%)和市民化率(约43%)持续上升/0/房,城市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比例仍相对落后;
2)即使国内相对发达的大都市圈(如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在人口密度、人均产出和单位面积产出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例如,与纽约大都市圈、三藩市湾区和东京大都市圈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50%,人口密度为30%~50%,单位面积产出为10% ~ 20%)。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66%低于80%,尤其是以专业服务和信息通信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交通、住房、医疗、教育和民生环境等突出问题,优化产业和空仍有希望;
3)中小城镇的进一步城市化和促进与空大都市的协调发展也很大。
为了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继续推进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投融资领域的改革十分重要。
图表: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和登记人口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
图表:世界各国城市化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的城市化率已逐渐超过中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中高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仍有差距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CICC研究部
图表: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与其国民收入水平正相关,但高城市化率不一定代表其发达水平。中国的发展将聚焦于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城市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
图表:中国城市、县、镇和乡镇的数量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
图表:占近20%的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是下一步城市化的关键之一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
图表: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仍然落后于发达经济体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风信息(截至2019年底)
如何推进城市化?继续改革土地、户籍、社会保障、投融资是关键
将疫情挑战转化为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关键是要继续推进土地、户籍、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化的出发点在于一系列能够促进和推动城市化的配套改革措施。在当前百年一遇的疫情形势下,必须化挑战为改革机遇,推进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投融资体制等重大改革。如果“核心制约因素”得到解决,城市化自然会随之而来。我们从相关文件中注意到:
1)继续推进城镇化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于优化空城镇布局,特别是加快重点城市群发展,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进同城大都市圈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2)在实际实施和投资中,重要的领域是弥补城市公共卫生的不足,改善城市公共设施,实施新的智慧城市行动,加快城市更新。
3)同时,为推进上述方向,完善相关细节,配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包括改革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改革城市投融资机制、完善城市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加快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等。
据我们粗略估计,以城镇化升级为主线,近几年来,旧体制改革、保障性安居工程、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和新基础设施强化带来的内需释放每年可达几万亿元,这是释放内需的重要起点。
图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上是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
资料来源:国家新城市化计划(2014-2020年),CICC研究部
图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推进人们生活和经济系统的循环
资料来源:CICC研究部,穆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
图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统推进
资料来源:国家新城市化计划(2014-2020年),CICC研究部
图表:城市化与户籍改革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障碍:户籍、土地、安全和地方政府资金来源
资料来源:国家新城市化计划(2014-2020年),CICC研究部
图表:中国的土地二元结构
资料来源:《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CICC研究部
图表:国家土地部门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CICC研究部(注:1)。一些数据尚未更新到最新水平,其中大部分是在2018年底之前;2.《家园》是根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的讲话改编的;3.城市建设用地以2008年至2016年的建设用地为基础)
图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程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ICC研究部
图表: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进程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ICC研究部
新型城镇化升级强化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趋势
中国的发展将聚焦于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化,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城市化必然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大方向,而不是简单而广泛的人口聚集。事实上,1980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直伴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城镇化下拉动内需和高质量增长的真正源泉。
两个“网络”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我们相信,中国的高铁网络和互联网建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将继续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以日本的经验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由物质消费向物质精神消费、由重质向重质的转变,例如,1973年至1985年,教育、图书和娱乐支出在日本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高附加值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而技术和结构升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持续上升。
市场正处于触底期,因此建议逐步布局,耐心等待
1)中国的政策变化和海外疫情演变是短期市场的两个关键因素。海外发达市场疫情已进入是否见顶的观察期,部分新兴市场疫情仍在加速升级。然而,与外部市场相比,中国有enough/きだよききだよ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よき
标题:中金王汉锋:要素市场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1499.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