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助力种植业提质增效:不用种粮也能收粮
本篇文章1552字,读完约4分钟
长丰农机合作社的农业工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张(中景视觉)照片
几天前,一年没来过这片土地的胡兴民,特别看了一眼,发现地上的庄稼长得很好。当时,当合作社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胡兴民哀叹科技力量强大,与此同时,他对一年前做出的“托管”决定暗自高兴。
胡兴民是陕西省Xi高新区胡家寨村的一名村民。去年3月,他将自己的5亩土地委托给了长丰农机合作社。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去过这片土地,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做生意赚钱的同时,胡兴民的庄稼也有了收获。
在Xi,有6000多名像胡兴民一样的“店主”农民,他们都受益于这种被称为“土地托管”的新农业管理模式。
长丰农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已有10年。根据合作协议,不愿耕种或无法耕种的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将统一耕种、使用、灌溉、施肥和收获土地,最后将收获的粮食交给农民,合作社将赚取服务费。
长丰农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是薛拓。2005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种植的薛拓创办了陕西长风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只向农民推荐良种,并提供农药和化肥。然而,农民们不断地向他寻求农业方面的帮助,因此,薛拓的公司为新征用的土地提供了全过程的农业机械生产服务,如播种、除草、喷洒和收割。
一些专家认为,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的享有权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较好地解决了“谁种土地、怎么种土地”的问题。
2008年,陕西长风现代农业托管公司成立,薛拓团队管理着长安区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800户人家的16100亩土地。2010年,雪拓在赵玲街成立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实施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的机械化升级。合作社从西北A&F大学聘请了6名专家,成立了一个指导小组,指导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聘请了80多名农业专家,成立了4个专业服务小组,即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植物保护和水电,负责土地的日常管理。目前,长丰农机合作社已经营土地3万多亩,覆盖Xi市6个乡镇的100个行政村。
如今,长丰农机合作社经营的土地已经完全告别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耕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机械化的智能化生产。“无人机每小时喷洒农药300英亩;进口拖拉机能在2分钟内犁出一英亩土地;玉米干燥塔一次可以干燥30吨玉米……”薛陀说道。
根据计算,与一户一耕相比,每亩耕地的投入成本下降了10%,但平均产量增加了20%。此外,与土地流转后农民收入的简单货币化不同,Xi实施的土地托管模式仍然拥有农民生产的粮食,托管公司通过出售农资和赚取农机服务费获取利润。近年来,薛拓经营了20多万亩农田,农民收入增加了3000多万元。
土地托管模式为农业优质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长丰农机合作社开始进军农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包装领域(000061,诊断库存)。目前,“长风”牌面粉、“长风”牌手工空挂面、“长风”牌糯玉米果冻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薛拓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Xi高新区的一家企业一次性从长丰农机合作社订购了3万多公斤面粉。
记者了解到,Xi高新区成立了农产品销售调度领导小组,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进入城镇街道、公园、社区和超市,充分挖掘区域消费市场优势,打造便捷、顺畅、长效、稳定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渠道。
“这将有助于形成一个产业闭环,给所有农业企业和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薛拓表示,长丰农机合作社目前正计划建设农机展厅,发展农村旅游业。易、甘等粮食主产区继续探索和完善土地托管模式。他们希望更多的农民能够在保持土地收入的同时将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样农民就可以不用种粮就能收获粮食。(经济日报记者张毅)
标题:“土地托管”助力种植业提质增效:不用种粮也能收粮
地址:http://www.3mtj.com/blsyw/11422.html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